第十三章 准备
忙完了这件大事,剩下的就是紧锣密鼓的搬迁了。
原来搬家吉日是给惠兰这个主人定的,她需要当天带着除了留守两边的其他家人带着一些行李从伯府搬到李宅。然后再完成一系列仪式,就代表搬家完成了。
其他的东西早在那天之前就已经搬过去安置妥当了,避免了搬家当天的忙乱。
当天,惠兰穿着簇新的孝服,一手拿着一小袋粟米、一手拿着一块古玉、腿上还横放着一个新枕头,踩着吉时的点出了伯府进了李宅。
粟米入了粮库,新枕头送进了惠兰的卧室,古玉则被供奉到了真武大帝的神像前。
祭了天地祖先父母,拜了真武大帝,完成了一系列仪式,才算是完成了搬家的全部程序。
本来迁新居还要暖房温居的,但是李家还在热孝内,这一项就免了。
惠兰这几天累的够呛,索性她可以做甩手掌柜,不用费心出力。
那几位管家管事可不能像她一样清闲,首先是清明后将伯府赐田赐物之类的交接完毕。
然后给惠兰配齐了房里的丫头。除了青果不算,二等丫头两个,三等丫头四个,粗使四个。
接着给所有留下来的上下仆人发了赏赐,尽快按照之前的分配各归各位。
连周管事和刘妈妈两口子,也都在清明后交接清楚了就挥泪暂别了惠兰,去照顾庄子了。
清明后,惠兰发现李宅渐渐清静了下来。除了李管家和王妈妈夫妻,剩下的人没有一个是吃闲饭的。门房两个,厨娘两个,一个马夫,一个账房,四个护院,六个粗使婆子,还有惠兰和她的十一个丫鬟!
惠兰深感腐败,表示要不要减上几个,被李管家委婉而坚决的否定了。
虽然不太明白,惠兰还是没有坚持。
晚上,王妈妈伺候着她吃了晚饭,又陪着她在院子里消食才给她解释了其中因由。
“这些个丫头,差不多包含了所有留下的仆从家的女儿。一来分到姑娘房里是最好的差事;二来以后姑娘进了镇国公府,也得带些趁手的人过去;三来有这些丫头在身边,姑娘也不至于和家下人疏远了。”王妈妈意犹未尽的住了口。
惠兰却懂了她的没说出来的话,人心易变,万一将来哪家人生了别的心思,有这些丫头在她身边也是个掣肘。
这些丫头里当然也包括王妈妈的亲闺女柳芽和周管事刘妈妈的女儿,惠兰不能不感动于这几位忠仆对她的用心。
“我懂了,将来到了镇国公府,我会好好护着她们的。”惠兰向王妈妈承诺。
又唤跟在后边的青果,“趁着还有一段时间,妈妈就和青果一起教教那些小丫头,学些规矩,知道些眉高眼低。这些个人,我肯定不能都带去。但是这里是我的家,肯定是要回来的,留下来的也是要好好学的。”
惠兰拉了青果和柳芽的手,“王妈妈事忙,青果姐姐你多费费心。柳芽也别闲着,就一边学一边教吧。我等着看你们做个好师傅,教出一堆好徒弟,到时候桃李满天下。”
王妈妈笑着应了,也打趣了青果几句,还让柳芽拜师。青果不好意思,谦虚了几句就满口答应了。柳芽脆生生的应了,又作势向青果拜师,惹得青果要打她。两个半大姑娘笑闹了几句,惠兰看的高兴也加入了进去。
鲜活生动的几个姑娘,在月光下说笑,给这寂静的新宅子增添了许多人气。
接下来,李宅步入正轨。李管家带着账房和护院们,布置完善了宅子里、库房里的诸如防水防火防盗的种种防护措施。
王妈妈带着粗使婆子栽花种草,打扫卫生并抽空调教小丫头们。惠兰和柳芽被王妈妈开小灶,晚饭后在房间里学些礼仪规矩,权当消食了。
李管家把家里的安全预案做好后,又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将全部贵重的、轻便的东西收拾出来二十来个箱子堆放在库房外部,到时候带去镇国公府。
这是不是太多了?惠兰弱弱的表示,去别人家住不用带这么多东西吧!
“姑娘是要常住的,不是走亲戚。主子不在,这宅子里收着那些粗笨的东西还行,再其他的贵重东西是一定要跟着姑娘走的。以后姑娘的人情往来,四时八节送礼回礼都要从这里出的。”李管家给她解释,他很坚持。
是这样吗?惠兰一知半解,她只记得林妹妹两次进贾府好像都没带多少东西多少人!
直到后来,惠兰旁敲侧击的问了青果,才知道李叔是对的。她被误导了,惠兰捂脸。林妹妹第一次去是走亲戚所以没带多少东西,第二次是书里没有明说再加上被私吞了大部分所以让她以为去别人家住是不用带多少东西的。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而且,夫人的陪嫁除了庄子铺子,老爷都交托给了姑太太收着。”李管家又加了一句。
对了,母亲的嫁妆还在,姑母能收在哪,只能是在镇国公府了。有那些东西打底,她再带些东西应该不打眼吧!
幸亏之前库里的那些银子已经被送到了钱庄存下了,不然她还得多几个箱子,惠兰大为庆幸。
那些小丫头们除了学规矩做活还得做针线,惠兰看着那闪着银光的绣花针眼角直抽抽。
老天保佑,幸亏她没成了个丫鬟,不然以她的手工废柴的指数,她的手指头可以当没有了。
忙忙碌碌的过了四月,家里都换上了薄衫。
王妈妈这些天都在带着青果柳芽给她做衣服,小丫头们也都勉强出师了,除了各自忙活手头的事,都在做些粗浅的针线(王妈妈语)。
等惠兰出了百日热孝就要挪窝,到时候她就不用穿孝服了,只穿素服就好。
王妈妈开了库房,取了许多布匹绢帛。细软的绢帛给她做内里的亵衣亵裤和鞋袜,带花色的绸缎做荷包用来赏人。外衣及香囊配饰则是特地叫了外头有名的衣裳铺子的人来量体裁衣,衣裳料子自家出。
天渐渐热了,惠兰于是给全家上下都做了衣服,让大家过了百天一起穿新衣。
小丫头们欢天喜地的,家里也多了些热闹。
五月十四,前襄城伯过世百日。惠兰一大早就带着家下人行了祭礼,沐浴更衣,就算是出了热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