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明左

第15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

明左 鹤城风月 5876 2023-03-15 19:03

  

  “把这些都妥善处置了吧。”

  树上挂着的,仿佛不是一具具尸体,而是一根根锋锐的针,要将左梦庚的心刺穿。

  令他恨不得一股邪火,烧尽这个邪恶的世界。

  老秦头得令,赶忙喊了几个青壮,把那些吊死的尸体从树上解下来,抬着出了庄子。

  不用想,必是找了荒地,草草掩埋了事。

  人命如草芥,匆匆而去,在这世上连最后的一点痕迹都不会留下。

  老秦头觉着还不够,敲着拐杖,故意说的很大声。

  “都记着啦,是梁越那个畜生犯上作乱,一家老小死光也是咎由自取。如今少爷大发慈悲,免了咱们租子。谁要是敢不记着这份恩情,小老儿必与他誓不罢休。”

  这老头也是个不要脸的。

  明明这一切都是因为左家压迫过甚、逼着佃户家破人亡所导致的,到了他的嘴里,却全成了那个逃跑的梁越罪过。

  可老秦头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

  死的已经死了,活着的人还要活着。

  这些庄户们要想活下去,全在左府一念之间。

  好不容易左梦庚大发善心,免了他们租子,难道还要和府上作对,大家全都死翘翘了才成?

  此事无关善恶,不过是艰难求生罢了。

  左梦庚明知道过失在自家,但也只能无奈接受这个结果。

  总不能真的把那些打死人的家仆都处置了吧?

  那样的话,这些庄户们如何不说,只怕家仆们立刻就会离心离德。

  世道就是这么的讽刺,他也只能当成一笔糊涂账。

  好不容易来了一次庄子,左梦庚对什么都好奇,到处走走看看。

  老秦头和张延跟上,陪在左右,有问必答。

  左梦庚观察到,庄子上的土地实在算不得好。

  这里距离河道颇远,即使冯员外允许取水,也浇灌不了多少土地。而且这里的土质隐隐有些沙化迹向,说明土壤里的养分所剩无几。

  “如果可以灌溉的话,收成如何?”

  老秦头的回答证实了他的猜测。

  “十年前这里的地还不错,一亩总能产粮一石出头。后来就不成了,就算是好年景,能有七、八斗就谢天谢地了。到了近两年,就只有两、三斗,连一家人都养不活。”

  这是土壤退化导致的减产,又碰上了天灾,双重打击之下,农民就到了生死边缘。

  左梦庚记得历史网文里有一些办法,便问道:“你们为何不种些玉米、土豆?”

  老秦头和张延面面相觑,由张延问道:“少爷,玉米、土豆是啥?”

  左梦庚还以为这些美洲作物此时的叫法不同,便比划、描述了一番。

  孰料老秦头和张延依旧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以然,显然是听都未曾听过。

  老秦头倒是问了一个左梦庚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问题。

  “少爷,种那玉米、土豆的话,官府可认吗?东家认吗?好发卖吗?”

  连续三个问题,好似三记重锤,砸的左梦庚晕乎乎的。

  他这才发现,自己被忽悠了。

  说起明末的农业状况,许多书中都写过,仿佛全面推广了玉米和土豆等高产作物,就能妥善解决。

  可实际真的处在这个时代,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许多美洲作物为何一直到清朝中期才被百姓接受和种植?

  并非只是推广不力。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压在身上的负担导致农民没办法去种植新作物。

  农民想要种植玉米、土豆,哪怕产量再高,官府不认怎么办?

  地主不认怎么办?

  粮商不认怎么办?

  农民缴税、交租、卖粮,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就算是想种些新作物,也没有那个余力啊。

  为何到了清朝中叶又行了?

  因为经过明末数十年的战乱,人口锐减,人均耕地面积上升。加上清朝前叶社会稳定,农民的头上没有了苛捐杂税和地主的剥削,缓过气来之后当然可以丰富种植品种。

  换到明末时节,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官府的徭役不断,百姓辛辛苦苦种植的麦、豆都不够填补的,哪里还有余力去种植新作物?

  就比如眼前左家的庄子,不种麦、豆,改种玉米、土豆。

  产量能有多高还不好说,未必就真的如后世那样。

  即使有,可怎么给官府缴税?

  怎么给地主交租?

  拿到市场上去卖,粮商对这些新东西有多少认可度?

  必然会压价,农民又是一笔损失。

  除非拥有自己的地盘,废除苛捐杂税、地租,又能掌控粮价话语权。否则的话,推广新式作物就是扯淡。

  活生生的现实给左梦庚上了生动的一课,让他很好地收起了高高在上的俯瞰视角,认真去思考这个时代的社会问题。

  “你们各家都有多少亩地?”

  老秦头指着脚下这一块。

  “俺家从府上租了二十亩地,本来勉强度日。如今这年景,能不能活下去都悬。”

  左梦庚想了想,问道:“听说庄子上逃了不少人,明年肯定有不少地空出来。如此多给你家一些,是不是能缓一缓?”

  老秦头不但没有高兴,反而苦笑连连。

  “少爷有所不知,这农户家的地,并非越多越好。”

  左梦庚就奇怪了,怎么还有人嫌弃土地多的?

  老秦头说出的一番道理,又给左梦庚上了生动的一课。

  “家里的地多,交的税就多。要是年景好,地里收成有保证,倒也过得去。可现如今这灾荒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地再多,没有收成也是白瞎啊。再说了,每家每户人力有限,田地再多,也种不过来啊。”

  农民们的心态,让左梦庚颇为意外。

  “倘若,我是说倘若,你们不用租田种,而是有自己的土地,如何?”

  老秦头愣住,嗫嚅着嘴唇,似乎在思考。

  张延却道:“少爷,这年景,有没有自己的土地又能如何?说一千,道一万,田地里要有收成。没收成的田地,是不是自己的、有多少,根本就不重要。没收成,人就得饿死。该死的老天爷,就是不让人活。”

  左梦庚心态有些崩了。

  又被历史网文骗了。

  那些书中说,只要均田地、免赋税,就能收获民心,进而成就霸业。

  可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均田在这个时期,用处原来并不大。

  虽然李自成靠着均田的口号,迅速壮大了力量,还推翻了明朝。但他很快覆灭,足以说明,民心对他的支持并不是多么的足够。

  再想想后来的土改,一下子就得到了老百姓们的全力支持。

  无数的百姓们,愣是用小推车,推出了一个新中国。

  同样都是分田,差别在哪里呢?

  李自成的均田,可不仅仅只是口号。历史资料显示,是真真切切做了的,也确实有许多百姓分到了田地。

  那为何李自成没有得到万千民众的拥护,成就霸业,反而迅速消亡了呢?

  这个问题左梦庚从未想过,但现如今通过农民之口,他发现了其中的缘由。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天灾。

  古代农业十分薄弱,并没有什么先进的技术。

  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耕作方式十分的原始。绝大多数的时候,都要靠天吃饭。

  偏偏明末这个时期,老天爷一直作妖。

  南方一些地区还好,虽然也是灾害频仍,但还能坚持。

  换成陕西、山西、河南这些地方,一旱数年,蝗虫漫天,田里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农民手里有没有土地有何区别?

  有一亩地也好,有十亩地也罢,全都收获不到粮食,结局还是饿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均田给百姓,可他们依旧养不活自己啊。

  也就是说,李自成的均田措施虽然收获了百姓的支持,但是却没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源。

  得到了土地的农民们赫然发现,依旧还要挨饿。

  李自成无法从这些农民处得到支援,他的均田也就变成了空泛的口号。一旦遭遇军事上的失败,灭亡也就不可逆转。

  倘若左梦庚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错误,将来同样执行粗糙的均田策略。

  待面对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的局面时,只怕下场并不会比李自成好到哪里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