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汉朝旧事

第57章 太子危机

汉朝旧事 墨如枫 9612 2023-04-06 15:33

  

  张敖王位被废其实并不冤,他能从烫手的王位解脱出来,也是一件好事。异姓诸侯中,以他的才能,废黜是早晚的事。现在被废,还能捞个侯爷做做,再晚一点,恐怕想留个全尸都难。

  只能说,刘邦坏心办成了好事,若以为他在为张敖未雨绸缪,那就太抬举刘邦的人品了。

  他所做的一切,可以理解为父爱!

  刘邦的八个儿子中,太子刘盈排行老二,是吕后所生,虽说刘盈有着刚毅果敢的父母,也许因为小时候被刘邦那一脚踹出了后遗症,刘盈身上并没有刚毅果敢的基因,在刘邦的印象中,自己的这个儿子很仁弱,一点也不像自己,再则,刘盈的生母吕后因为年老色衰失宠。所以,刘邦并不喜欢太子。

  皇帝不喜欢太子,这会造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平常百姓家,父亲不喜欢某个儿子,并不少见,因此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无非就是分家产的时候,分的少一点多一点而已。可要是在皇家,这就是大问题,太子作为国家继承人,追随的人自然成群结队,如果皇帝不喜欢太子,那么就有可能要改立,而改立说得轻松,但真要动起来,那可绝不轻松。动作激烈点,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事件也是常有的事。

  这件事情,皇帝做起来,他也不容易。把话说透点,其实,废立太子的背后,还是权力的角逐。

  改立太子这个念头在刘邦的脑子里并非一天两天了,当然,这个念头的形成跟一个女人的努力有关系。

  一个美丽无比歌艺双绝的女人。

  她是刘邦一生最宠爱的女人--戚夫人。

  戚夫人除了能讨刘邦欢心外,也很争气,她给刘邦生了第三个儿子,现任的赵王刘如意。随着刘如意一天天的长大,刘邦发现在这个儿子身上,有很多自己的影子,比如聪明调皮捣蛋不循规蹈矩,这不就是少年时的刘邦么?

  父亲都喜欢像自己的儿子。

  亲属也罢,朋友也罢,都能适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规律。刘如意虽然封为赵王,刘邦还是把他留在了身边,倾心的培养,努力的栽培。

  在他的心里,这个儿子才是未来的储君。

  刘邦的偏宠助长了戚夫人的气焰,也加深了吕后的恐惧。

  戚夫人与吕后的较量在后宫中已经趋于白热化。

  如果说,朝堂是男人的战场,那么,后宫便是女人的战场。

  而女人的战场,同样的血腥与残酷。

  吕后的前半生,并不幸福。

  一个家境优越的小姐嫁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男人。没有几年,刘邦又落草为寇,她整天活在担惊受怕的日子里,好不容易,刘邦混成了一方诸侯,可她却成了俘虏,过着有一天没一天的生活,等与丈夫团聚后,却豁然发现,她的丈夫已经不仅仅属于她一个人,他的身边美女无数,佳丽成群,而令她最伤感的是,她的丈夫迷恋上了别的女人,而她则日日夜夜受着冷落的煎熬,她很无奈,她很孤独,她甚至绝望,所幸的是,她还有一双可爱孝顺的儿女,她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她把全部的爱都给了他们。可是,即便这样,还有人要来抢,抢走她最后的一切,抢走她的明天!

  她的每一天都生活在巨大的痛苦与恐惧中,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宁愿选择夫妻恩爱,男耕女织的恬淡生活。

  可惜,永远不能回到过去。

  她的内心在巨大的煎熬中,终于变得异常的残忍与扭曲。

  她发誓如果有一天,她还活着,她一定会让抢走她丈夫的女人生不如死。

  没有人生下来就很残忍,而残忍往往是悲剧的开端。

  戚夫人始终只是个单纯的女人,她是个幸福的女人,她集万千宠爱于一生,享尽荣华富贵,而且老天待她不薄,还给了她未来的希望。如果后宫中只有她一个女人,她,刘邦和他们的儿子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三口之家。

  看着儿子一点点的长大,戚夫人的心中充满了幸福,像所有的母亲一样,她开始憧憬着儿子的未来,她开始谋划着儿子的未来。

  她希望她的儿子不仅仅是王,她希望他能成为未来的天子,给她带来无尚的光荣。

  她不停地向刘邦吹着耳边风。

  即便是再坚定的男人,也经不住心爱的女人三番五次的诉求。他开始思虑换太子的办法。

  刘邦知道改立太子,事关重大,如果不小心处理,必然引起朝局的大震荡,而这是刘邦最不愿意看到的。

  他开始在众多大臣面前毫无保留的表现出对刘如意的宠爱,对刘盈的不满,让支持太子的大臣们自己去揣摩,扭转对太子的态度,转而投向赵王。

  但他低估了那些大臣们,买他的帐的人不多!

  他决定找个合适的机会在廷议时抛出来,做一番试探。

  刘邦决定廷议废太子的事情,传到了吕后的耳里。

  吕后陷入了极度的惊恐之中。她已经在刘邦那里失宠,如果连太子地位都不保,那么她将彻底地一无所有。

  不,不行!要反击!吕后在惊恐之中镇定了下来。

  她开始暗中活动,动员一切力量保护太子,她四处拉拢大臣,为太子做羽翼。

  令她欣慰的是,朝中重臣都倒向了太子一边。

  高祖十年(公元前198年),刘邦在朝堂上正式抛出改立太子的提议。

  群臣经过短暂的沉默后,朝堂上就像炸了锅。

  重臣们的态度很明确,他们认为太子是国家的根基,不能换。当然,支持废太子的臣子虽然不是重臣,但也不在少数。

  见重臣元老们多数反对,刘邦的脸色变得铁青,一时之间不好发作。

  大臣们各持己见,顿时势同水火般地开始争执起来,偌大的朝堂人声鼎沸,性格粗野的人竟然又开始推搡起来,看到这情形,刘邦彷佛又回到了当初礼仪不整的年头。

  这时候,御史大夫周昌跳出来一声大喝,顿时安静了下来。群臣盯着周昌,等着他开口。大家都知道周昌这个人,平时言语不多,却是一个敢于与皇帝争执的诤臣。他要认定的事情,就算刀架在脖子上,他也会力争到底,毫不退让,经常争得面红脖子粗舌头打结,他也不改立场。

  而且他主管监察,百官对他都是又敬又怕,萧何陈平等人也要给他几分薄面。

  刘邦更是对他既忌惮又尊重。

  但周昌有个毛病,这个毛病无所谓好坏,但却鬼使神差的发挥了一次作用,他的毛病是话说得太急,他会口吃。

  百官中的老二出来发话了,大家自然得听听他的高见,于是,原本喧嚣的朝堂顿时鸦雀无声。

  周昌见百官争执不休,本就心中着急,一急就口吃起来,他说道:臣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他这一结巴,两句话说得十分费劲,再加上脸红耳赤的,顿时把大家给逗乐了,突然,殿内一阵哄堂大笑。

  这么一乐,争执引起的不快立马就烟消云散。刘邦见这么多人反对,恐怕一时之间也无法决议,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此事暂时作罢。

  在东厢的神经极度紧张的吕后总算松了口气。朝议结束后,吕后截住周昌,也顾不得皇后身份,跪谢周昌。

  吕后这一跪是出自真心的,她的处境如此恶劣!周昌能当庭以“不奉诏”的来拼死谏诤,化解这一次危局,受一次跪也不为过!要不是他,太子就换人了,太子一换,接下来后位也一定难保。

  吕后是个能屈能伸的女人。

  周昌并非太子党,他之所以力保太子,是从一个大臣的良知出发的,在他眼里,更换太子无疑会动摇国家根本,况且太子并无大的过错,说换就换,那就失了法度。

  后宫中,吕后与戚夫人的角逐已是人所皆知。

  刘邦虽然站在戚夫人一端的,他心里十分清楚吕后的心机远不是戚夫人所能比,一旦自己百年之后,吕后掌了权,戚夫人和刘如意的下场,那就难说了!

  可是,除了立刘如意为太子,他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好办法保护他们母子,又不便跟支持太子的重臣明说,所以不免唉声叹气,忧虑重重。

  刘邦的心思被年轻的符玺御史赵尧看了出来,他细细一琢磨,想到了一个既能迎合上意,又能升官发财的一石二鸟之计。

  他奏请刘邦道:陛下,您所忧虑的,为臣明白,只需为赵王安排一个被吕后,太子及群臣忌惮的国相,赵王便能安然无恙!

  有道理!爱卿可有推荐人选?刘邦眼睛一亮。

  御史大夫周昌大人!

  刘邦听后一拍大腿,对赵尧赞赏有加。

  很快,刘邦也不管乐意不乐意,下诏封周昌为赵国相,辅佐赵王,赵尧进谏有功,升任御史大夫一职。

  这么一来,周昌等于说被无缘无故贬了官,但刘邦为了儿子,也顾不得许多了,谁叫你当臣子呢?给你发工钱,就得任劳任怨干活!

  为了更益于理解赵尧升官事件,我们先来了解下御史府这个官僚系统。

  御史这个部门是执掌监察的,他们是垂直单位,即全国的分支机构不受当地政府管理,而直接由御史台管理,主要职能上相当于现在的人民检察院。但那时候,他们的职权可比检察院大多了。

  御史府的主管领导即为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并称三公。御史大夫除了执掌监察,也参与朝政,所谓“议大政,必下丞相御史”。御史大夫职能上是副丞相,也可以这么理解,御史大夫就相当于现在兼任最高人民监察长的第一副总理,御史大夫作为朝廷的二把手,还有一个优势,很多丞相都是先当御史大夫,再升丞相。

  御史系统的第二个梯队为御史丞和御史中丞,所以俗称“二大夫”,“亚长”,因为御史大夫要辅佐丞相处理政务,所以监察的执行实际上由“二大夫”完成的,。

  第三梯队的御史一般有几种:侍御史,符玺御史,绣衣御史,部刺史等。

  侍御史外号柱下史,之所以会得到这个外号,是因为侍御史在朝会时总是站在殿柱下。你别看侍御史秩六百石,但能做这种官,绝不容易,要做侍御史,一则必须得是某方面的专家,比如掌管奏章、律令、文书、档案、宫禁图书以及地方上计簿籍,甚至法律,像精于算术,律法,历法的张苍就曾担任过这种职务。二则必须深得皇帝信任,皇帝不信任,学问再好也是白搭。所以说,侍御史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

  符玺御史,也就是赵尧担任的职务,顾名思义即是帮皇帝执掌玉玺、兵符,属于皇帝的近臣。官阶虽小,但因为经常要陪在皇帝身边拿大印,盖章,所以前途远大。

  绣衣御史不常设,主要用于刺探情报,镇压老百姓起义的,相当于密探。

  部刺史则是中央派出到地方的监督员,秋冬到所属郡国巡察,当时人称为行部,刺史通过行部以了解下情,岁终则赴京师奏事,他们的职责除了监察地方外,特殊时期还可以领兵作战,负责开凿水渠,向朝廷推荐人才,虽然官阶不高,但在地方上却威风八面,油水很足。地方官员都不敢惹这些中央派来的大爷。武帝时,部刺史以六条问事向皇帝负责,权力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刺史权力日益增大,在东汉末年最终演化成为地方行政长官或军阀。

  当然,汉初的监察机构不止御史府,丞相府内也有监察系统,地方郡国皆有独立的监察系统,只是不属于御史府管辖。

  年轻的赵尧凭借着一时的聪明一跃成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

  有一句话讲,聪明反被聪明误。

  刘邦好端端地挨声叹气,那些个元老重臣会看不出个中原因么?

  赵尧这个小年轻都能看得出来,这些官场的老狐狸,也自然心知肚明,他们之所以不闻不问,是因为他们考虑得更深,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中却隐藏着极大的厉害关系,万一站错队伍,那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刘邦的本意是保赵王,保赵王不是件坏事,可问题上你保了赵王甚至替他说了话就等于得罪了吕后太子,太子是什么人?将来的国君!吕后是什么人?将来的皇太后!别看现在他们娘俩一副失势的样子,等刘邦归了天,万一这娘俩记仇,那还有得混吗?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最好当没看见,即便到时候刘邦怪罪起来,也有个托词,这是你刘邦的家事,为臣不能管!

  年轻的赵尧忏悔进去了,他出了个不错的注意,他的确聪明,但他太嫩了。

  富贵险中求,这是赵尧的为官理念。

  这个看似巨额的奖赏其实也把赵尧推向了火炕。如果把官场比作火炉,那么越到中心区温度越高。

  没有水平,即便进入到中心区,粉身碎骨也是迟早的事。

  赵尧就显然还不够级别,当看炉火的人换成吕后的时候,他的好运也就到头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邦一死,吕后就开始秋后算账了,她撤了赵尧的官,夺了他的食邑,让他卷铺盖滚蛋了。

  周昌虽然不乐意出差,但他之所以能得到朝廷上上下下的尊重,决不是偶然的。他的谏言往往不顾他人面子,但好就好在,他从来对事不对人。当初他在廷议中旗帜鲜明地反对把刘如意立为太子,已经很是得罪刘如意,那么对刘如意的事情,应该是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刘邦令他去保护刘如意,他却最终接受了这项任务。而且,以他的个性,必定会全心全意地保护好赵王。

  这就是周昌的性格,跟他的哥哥周苛一样大义凛然,光明磊落。

  尽管大臣元老们的态度出乎刘邦的意料,但刘邦却仍然没有放弃改立太子的念头,当刘邦再一次表示要廷议改立太子的时候,吕后真的急了,情急之下,她想起了当朝第一谋士张良,她赶忙派吕泽去请张良出谋划策。

  张良本欲一心修道,不过问皇帝的家事,但耐不住吕泽的三叩五请,他便给吕后出了一计,而正是这一计策最终让刘邦放弃了改立太子的念头,稳住了太子的位置。

  张良建议太子去请来‘商山四皓’做老师。

  所谓的商山四皓,就是四个白发斑斑的老头,叫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这四个老头可不一般,不仅学富五车,而且品德高尚,在当时,属于大师级的人物,非常出名且受人推崇。

  因为天下闻名,让刘邦特别的仰慕。汉朝建立后,刘邦想尽办法想把他们请到朝中做官,可这四人却婉言相拒。

  然而,刘邦没有做到的事,刘盈却做到了。商山四皓在刘盈的诚恳邀请下,答应出山,做太子的宾客。

  后来,刘盈的身旁就经常多出四个面色慈祥,一脸慧光,须发尽白的老人,有了这四个人,太子的形象刹那之间变得光芒万丈。在一次宫宴上,刘邦也感到了太子的光芒,他看到坐在太子身后的四位老人,惊问道:这是何方高人?

  太子平和地说道:商山四皓!

  刘邦更是大呼惊奇,忙端着酒杯向老人致敬道:朕以前请你们,怎么都请不到?奈何却让太子给做到了?

  四皓上前谢罪道:“我们听说太子是个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礼贤下士,盛情难却,便做了太子的宾客。

  一席话,让刘邦不免有丝惭愧。

  他轻叹了口气,自嘲的摇了摇头。

  四皓离去的时候,刘邦叫来戚夫人,指着他们的背影无奈地说道:爱妃,你看,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了,朕也无法撼动啊。

  听到刘邦无能为力的哀叹,戚夫人顿时悲从中来,泪水像断线的珠子般,止不住落了下来。刘邦见爱妃如此难过,心中也不好受,他握着戚夫人的手说道:“爱妃,给朕跳一段楚舞吧,朕给你和楚歌。”戚夫人唯唯遵命,这是他们发泄心中悲伤之情的唯一办法,从战乱不息的过去,再到歌舞升平的现在,歌舞成了他们互相交流,互相慰藉的灵药。

  戚夫人带着一股悲伤,舞动起她那婀娜的身段,边舞边流泪,她仿佛看到了她和她的爱子的未来正在离她远去,远去…

  刘邦看着戚夫人的舞姿,有感而发,他仿佛回到他与她相遇相逢的村庄,她仿佛回到了与她恩恩爱爱的每一天。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缯缴,尚安所施!

  刘邦反复吟唱,戚夫人更是悲戚痛苦,乃至瘫坐在地上。

  刘邦心中难过极了,只是现在,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自己心爱的女人。他到现在才明白即便贵为皇帝,也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此时此刻,他的心中,只能默默地发誓,有生之年一定会好好的待她爱她,以后…

  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眼神一片迷茫,口中喃喃自语。

  以后…悲乎?喜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